【數位觀察】數位廣告要有效?你必須要先突破的這些盲點

數位廣告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廣告費用到底要放在哪個媒體比較好?Facebook、IG、YouTube、聯播網、關鍵字,還是大型網站?主要是因為預算有限,但要做出效果。很多人也常問到底哪一個媒體才有效,這個問題真是好大,因為你要先去定義什麼是有效,是把一些數字都跑完了是有效,或是轉換率高才是有效,還是完成消費才算有效,我們就要朝這個方向找有效定義的媒體。

數位廣告並不是做不到「有效」這件事,而是要看你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廣告都有成效,但切記一次專注一種目的

廣告的每一分錢都非常寶貴,難免會希望能同時完成很多目的。譬如說,希望有很多人都可以看到貼文,接觸到很多人,很多的互動按讚,點擊到官網,到電商買東西,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以上光是一個費用,就想達到很多目的,是不是很神奇,這也是行銷人感到最困擾的事,到底要以何者作為最主要的目的。

想要同時達到多重目的都非常困難,電視廣告可以讓你觸及到你想要的人,鎖定TA的年齡、性別、地區,可是廣告播出有沒有機會能夠變成真正的消費?很難知道,如果打週年慶的廣告或是限時破盤價,有沒有辦法達到消費?也是不知道,所以說,廣告到底有沒有達到你想要達到的目的,當你確定目的後,再來想要在哪些地方投放廣告。因此,最重要的是確認廣告出去的目的會是什麼。

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不管是行銷人員或是老闆們,必須理解一件事情,就是廣告目是單一的。

如果目的很複雜的話,不但到效果不會好,也會讓行銷人員感到困擾,因為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所有效果,既要有瀏覽又要有消費還要成交,除非今天拿出來很大一筆預算,但還需注意廣告內容能否引起消費者注意。

按讚分享留言互動難度大不同,要區分順序

我們來看一下各種目的。第一個先說瀏覽量,真正要看到這篇文章才叫做瀏覽量,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篇內容。社群網站上面比較常用的是觸及,觸及跟瀏覽是不大一樣,瀏覽是真的去做了一些觀看的動作,但觸及就是滑FB IG的時候,只要在眼前閃過一下,即使被你無視滑過,也算是一次觸及。

另外是影片的觀看,影片觀看也會因為每個人播放時間長短而不同,如果你的影片在前5秒裡面都沒辦法得到喜愛就被關掉,這也是種觀看,有些人做的很有趣,大家把整支影片都看完,這樣也是觀看,兩者比較起來,畢竟花了心思去做精緻影片,就是希望大家看完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觀看的部分,我們也要去思考到底要讓網友觀看到什麼樣的程度。

再來就是按讚,有觸擊不代表大家會按讚,按讚通常會歸類在於互動,其他還有分享跟留言,其實按讚是比較簡單的,可以透過廣告的方式去做操作,比較難的是在留言跟分享。

分享的動機,一種是真的很有趣、很特別,才會起心動念想要分享給朋友,另外一種人則是愛分享,分享功能現在做的很簡單,而且在貼文底下還看不到是誰分享的,但留言卻是人人都看的到帳號,有些人因為隱私的關係,就不想去留言,因為不想讓陌生人知道我講什麼話,覺得留言是比較不妥當的事情。

不過也有另一種想法,留言只存在當篇文章裡面,不會佔用自己的動態,但分享看起來好像為某個產品或想法背書,譬如跟朋友說這東西真的很棒,可以看一下,分享就像是自己推薦的感覺,但若是留言就只是互動,類似給這個產品支持。

分享跟留言這兩種互動,跟按讚比較起來多了很多步驟,按讚頂多表達心情,喜怒哀樂,但是分享除了要按鈕之外,還要再選擇分享到哪裡,留言則還要打字,較難吸引網友做這件事情。

如果老闆跟你講說,我希望這篇文章有很多的人按讚,很多人留言,要怎麼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錢拿去買按讚,用其他方式來來操作留言。

還有一種是希望能夠導購,這難度更高,整個流程會是讓網友離開原本的網頁,跳到自己的網站,並推動購買行為,需要多大的吸引力。就樣電動玩得正開心時,另一半要你去倒垃圾,或是媽媽叫你去吃飯,誘因要非常的強烈。而且跳出去瀏覽之後,還希望他能夠消費購買,真是比登天還難。

最後一種是下載APP,雖然需要動力去誘發行動,但至少免費體驗試用,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成效高低取決於廣告內容是否吸睛

有這麼多不同的目的,要如何判斷要用哪種廣告管道去做接觸?如果要做觸擊的話,簡單買觸及廣告就可以,但如果想要觸及之後再導購,就要思考一下,你的內容、包裝或價格到底夠不夠吸引力。

募資廣告很容易吸引大家目光,因為新商品還沒有正式開發出來,廣告就拍的比較有想像空間,有某個部分會讓你覺得很有吸引力,譬如說有質感、很時尚或是實用,重點是解決了某個使用上的問題,所以當你在觸及之後,眼睛為之一亮,很容易就被吸引。

多重目的行銷事件,需拆解為多重廣告活動來輔助

換作是快消品,怎麼做到既瀏覽又要導購,對大部分的品牌廠商來說,最主要目的就是維護品牌知名度,雖然大品牌知名度高,以泡麵為例,市場上固定幾款知名泡麵,但現在乾拌麵變成一種流行趨勢,會不會影響到原本的泡麵市場。所以當消費者走到泡麵貨架前作選擇的時候,腦袋想到的第一品牌會是什麼?

因此身為一個大品牌,要讓品牌持續在市場有聲量,在消費者腦袋裡有image,讓大家不只記得,我們就要鎖定強化品牌記憶,而不是同時要做導購。當然你要做導購的話,廣告內容就會去做一些修正了,也許是做促銷,也許是做一些新的使用方法來讓大家覺得很有趣,吸引去消費。

所以當你有不同的目的都很精確的時候,你就可以去更快的達到你想要做的一些事情,而不會覺得花了一筆費用之後,什麼都做不好,就會讓人覺得很困擾。

#mc_embed_signup{background:#fff; clear:left; font:14px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width:100%;} /* Add your own Mailchimp form style overrides in your site stylesheet or in this style block. We recommend moving this block and the preceding CSS link to the HEAD of your HTML file. */
訂閱最新消息

我出書了!【數位行銷】幫你投資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力

很高興每天都有不同的朋友來看我的文章,看著後台數據報告增長,總覺得應該多少有幫助到一些人,心裡覺得很踏實。有朋友關心我最近寫文的頻率變少了,一方面是因為工作較忙碌,另一方面則是我在幫忙寫書,而這本書終於在端午時節出版,書名叫做【行銷學:數位行銷】。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20] 三個原則強化貼文內容力

每次到了準備貼文的時候,不少小編都會覺得很苦惱,因為作文時刻又來了,這個時候不免俗地首先開始埋怨老師,為什麼小時候沒把自己教好,再來怪父母,沒讓自己去補作文,然後才在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態下,把一篇貼文完美地生出來。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9] 四種技巧勾引粉絲互動

過去我們會對於粉絲專頁的按讚數非常在意,每天把粉絲數的成長當作唯一目標,原因是認為擁有越多的粉絲數,就能獲得更多的觸及數,越多的觸及就能把銷售訊息給更多人看到,進而對商品產生興趣。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8] 小編們需要哪些超能力?

當公司確定要經營粉絲團後,接下來就需要有專職的人來負責社群行銷這件事,但到底會是一個團隊,或是一個人,我們可以根據公司產品的市場銷量來衡量,如果銷售量相當龐大的公司,也許委託外面專業的公關公司來負責會更適合,一方面節省人力預算,另一方面也能將獲得更專業的服務。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7] 給我一個當鐵粉的理由

開立粉絲團是很重要的社群行銷方式之一,所以我們按照步驟章法,先確立要銷售的服務範圍,思考商品的粉絲對象,然後設立階段目的,想好有創意的貼文內容,接著就準備大張旗鼓,轟轟烈烈的開始經營社群。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6] 為什麼粉絲不分享我的文章?

當我們發布貼文之後,接下來就是等待粉絲的回應,往往我們覺得寫得很棒的內容,最後換來了只有按讚數,其他的互動如留言與分享卻少得可憐,大部分甚至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粉絲對我們的辛苦都視若無睹?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5] 如何創造出粉絲基本盤?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成立粉絲團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如何去經營得有聲有色才是最大的挑戰。想要把粉絲團經營的轟轟烈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得有要粉絲,而且需要數量不少的粉絲,否則大費周章規劃精彩的行銷活動,卻只做給100人的粉絲來參加,CP值很不理想。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4] 我一定要經營粉絲團嗎?

在數位的時代這個場景再平常不過,每位行銷人見面寒暄不久後,開始聊的內容都會有「你們家的粉絲團狀況如何?」有的會緊張地跟對方討教經營之道,有的會詢問臉書運算法是否有調整,有的則大方分享成功的活動經驗,總之,經營粉絲團已成為一種顯學,每個品牌都要有一個才行。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13] 除了臉書之外,這幾種社群不可不知

行銷人都知道社群很重要,因為大部分人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社群上閒晃,必須在社群上做些什麼來吸引網友的眼球,以擴大商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但我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在大家的腦袋裡,究竟哪些網站稱得上是社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