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觀察】Disney+來了,迪士尼頻道卻要走了?

之前我們在聊有關OTT線上影音的節目裡面有提到過,Disney+這個平台預計在今年的11月在台灣正式上線,聽起來就讓人非常期待。

Disney+在2019年11月12日正式上線,以擁有最多的經典家庭影視作品,也就是不提供限制級影片著稱,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觀看的OTT平台。

他的主要內容來源包括了迪士尼自己的動畫卡通例如《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此外,迪士尼從早期也開始陸續收購了許多知名的影視製作團隊,2006年收購製作過《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等卡通的皮克斯動畫、2009年收購了《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的漫威娛樂、2012年收購了《星際大戰》系列的盧卡斯影業、2017年更收購了21世紀福斯集團部分業務,包含了福斯電影、福斯傳媒、國家地理頻道系列以及星空傳媒等等,整個影視內容節目相當的豐富與強勢。

此外,在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名裡面,就有8部是屬於迪士尼的,包含了第一名票房破28億的阿凡達、第二名復仇者聯盟第四集:終局之戰、第三名的鐵達尼號、第四名的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第五名的復仇者聯盟第三集:無限之戰、第六名的獅子王、第八名的復仇者聯盟第一集,以及第十名的冰雪奇緣2。總累積票房超過160億美元,可說是影業霸主。

因此,當Disney+在2019年11月12日正式上線時,就備受期待,上線第一天註冊人數就超過了1000萬人,短短三年的時間,截至2021年3月9日,全球註冊用戶更是超過了1億人,Netfilx的全球註冊用戶則是2億人。

過去我們想看迪士尼出品的節目,因為版權的關係,得要到各家電視頻道或是OTT平台尋找,看看誰有買這部影片,提供這部片子,也因此常會有影片不齊全的問題,例如皮克斯動畫全系列可能就散落在各OTT平台裡,想找部影片就得花了不少時間,最後可能不如透過Apple Store或Play商店去買或租還比較快。

Disney+此時就完整地提供自己擁有的影片,可說是非常的便利,換句話說,未來在各平台想要看到迪士尼就越來越困難,迪士尼或許會為了保有產品獨特性而提高版權費,進而讓喜歡迪士尼影片的人都去註冊使用Disney+,而其他的OTT平台就必須更積極的投入自產內容,畢竟擁有IP也就是智慧財產權的人說話是比較大聲,擁有決定權。

Disney+的內容適合闔家觀賞,我想最開心的應該是家長們,以前都是打開幼幼台、卡通台給孩子們看,但期間穿插五花八門廣告,恐怕孩子們看到就會想要買,家長們只得傷荷包,而近來YouTube雖然也有專門提供給小孩看的內容,但還是擔心品質不一,不小心輪播到奇怪的節目,可不是一件好事。但在Disney+裡面,看到的都是正片表述的內容,不管是公主卡通系列、漫威英雄系列、星際大戰系列,都是鼓舞人心的作品,因此對家長們來說,可說是一大福音。

Disney+這個平台風風光光地,即將在11月在台灣上線,此時卻傳出台灣迪士尼頻道將會在明年的1月1日停止營運,從有線電視頻道下架,而迪士尼的官網也正式證實了這個消息,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人說迪士尼頻道會不想玩的原因,是因為台灣有線電視拆機率越來越高,而且收視率越來越低,其實也沒什麼賺頭;也有人說小孩越生越少,兒童台市場本來就不夠大,根本就是在賠本做生意。

其實這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經營一家公司還是要從成本來檢視。

根據NCC的資料,台灣有線電視的訂戶每年流失約10萬戶,但目前仍能保持在480萬戶,仍算是強勢媒體。迪士尼頻道在台灣的有線電視頻道中,屬於基本套餐,也就是只要付基本有線電視月費,大約500-550元就可以看到,因此它在有線電視系統的頻道佔有率是100%,也就是說全台灣近500萬的有線電視用戶,人人拿起遙控器都可以轉到迪士尼頻道,這是所有頻道經營業者的目標,就是打開電視就可以找到我。換個比喻,就像是所有的超商通路都可以買到我的商品這樣的方便普及。

有線電視的營收包含哪些?第一個基本營收是系統分潤,也就是每個月我們所繳的500元費用,扣除系統台的成本外,剩餘的費用系統台就會跟所有的有線電視來拆分,因此,如果同一家電視公司的頻道越多,能拆到的費用就越多,這些費用基本上就是電視頻道經營者用來盤算,盡量能抵銷營運公司的成本。

第二個營收來源就是廣告,電視台目前每個小時約有10分鐘,也就是600秒的廣告時間,這是電視台最大的營收來源,收視率高的節目,廣告就可以賣的貴一點,賺的就越多,以現在有線電視的收視率來看,新聞台是收視率普遍較高的頻道,再來就是八點檔,此外一些重要的典禮活動,也會衝高收視率,例如今年的奧運比賽,東森新聞台轉播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的金牌爭奪賽,創下了最高18.2%的收視率。

不過特別的是,你曾經發現過嗎?迪士尼頻道是沒有商業廣告的喔!這意思就是除了系統分潤之外,迪士尼頻道就沒有最大宗的營收,這的確是很特別的一件事情,可以猜測的是,迪士尼頻道是協助迪士尼這個品牌,深耕小朋友腦內品牌印象(Brand Image)的管道,因為都沒有其他品牌的廣告出現,觀眾自始自終都被沈浸在迪士尼的世界裡,在未來,當小朋友在街上、在網路上看到迪士尼相關的周邊或是授權商品,都會直覺地被吸引,甚至形塑出到迪士尼樂園遊玩的夢想,這種用潛意識打造迪士尼品牌生態圈的用心,其價值可不是賣電視廣告收現金所能比擬。

就支出而言,迪士尼頻道可能沒有高昂的版權費用支出,即使有也可能是優惠價格,畢竟就是自己公司的內容在重複利用播出,版權費用同個集團左手轉給右手。而其中最大的支出,可能就是基本的經營人力成本,以及把影片配成中文發音及上字幕的費用。

另一項支出就是上架費,頻道要上架到有線電視系統,就必須要付錢給系統業者,就跟想把商品拿到便利商店賣,你就必須付錢給便利商店才能上架,這是「資源稀有性」的概念,便利商店的貨架有限,但大家都想進來,就可以創造一個門檻模式來獲利,同樣的電視頻道的台數也有限,雖然目前加上數位頻道可以多到200多台,但觀眾轉到70台就已經是極限。不過迪士尼頻道屬於熱門內容,所以迪士尼應該可以談到比較優惠的上架費。

如此看來,營收減掉支出,迪士尼頻道本身的確是賺不了大錢,大多是為了品牌生態經濟在鋪路。但是現在OTT當道,直接跟會員收固定的訂閱費,綁定之後,不受系統台的限制,每月就有更多的現金就源源不絕的進帳。來幫大家算個數學,原本一戶有線電視若分到5元,500萬戶就分到2500萬,但換到OTT平台上,一個月訂閱費若是200元,只要12.5萬付費會員就可以分到扎扎實實的2500萬元,而且不用再支出上架費。兩相比較之下,當然是OTT頻道更具優勢。

尤其在進入網路世代後,小朋友看電視的機會越來越少,說實在的,我們現在拿手機的時間比看電視的時間還多,有些人家裡還沒有裝有線電視,所以,與其在人少的地方開店,不如到人多的地方搶眼球,而且想看哪部就看哪部,還可以快轉,選擇權回到觀眾的手上,是不是覺得很暢快。

再加上疫情期間,迪士尼將《黑寡婦》《時尚惡女:庫伊拉》等超級大片直接線上線下同步首映,不但可以進戲院看,也能在OTT同步觀賞,這種大膽實驗的結果,應該是大大的鼓勵迪士尼,更快速的朝線上影音大舉發展。

所以,關掉迪士尼頻道並不是一個痛苦的決定,就企業經營佈局的角度來說,看起來更加的合情合理。當我們在面對市場持續的衰退時,當機立斷做出大膽的決策,快速擁抱正在發展中的趨勢,這種利大於弊的抉擇,也許就不是那麼困難了。

#mc_embed_signup{background:#fff; clear:left; font:14px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width:100%;} /* Add your own Mailchimp form style overrides in your site stylesheet or in this style block. We recommend moving this block and the preceding CSS link to the HEAD of your HTML file. */
訂閱最新消息

【數位觀察】誠品關6家店,數位轉型下一步怎麼走?

今天要跟大家來聊一下誠品,誠品是一個大家都非常喜歡去的地方,因為他營造出一種很舒適、很Relax、很有文化氣息的氛圍,是大家非常喜歡去的休息場所。你可以說休息嗎?是休息沒錯,因為讓腦袋閱讀一些書籍,充實一些知識,的確也是休息充電再出發的方式。很多的外國的旅客來到台灣的時候,也會去造訪一下誠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