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觀察】Apple One打包四大服務只賣6折,到底打什麼如意算盤?

上個禮拜Apple開了最新的發布會,大家在這個發布會裡面期待會不會推出新的iPhone 12,結果沒有,推出了新的MacbookAir和iPad,但是裡面有一個非常讓大家這個耳目一新的服務叫做「One」,整合了Apple底下四大訂閱服務,包括了Apple Music、Apple TV+、iCloud和遊戲訂閱制服務Arcade。

這四個服務原本是分別提供給使用者來訂閱,各自有各自的月費,但是這一次Apple把這四個方案整合在一起,只要付一個價格,在美國的價格是4.95美元,大約臺幣448元,家庭方案是19.95美元,約台幣598元,這四個服務如果每個都要訂的話,加起來的費用可能要破千了,但是現在可以用比原本還要便宜的價格獲得,按照官方說法是原價的6折,是不是很划算?

台灣最近也公佈了定價,個人方案收費315元,家庭方案395元,跟美國比較起來便宜許多,個人和家庭方案的差別在哪裡?家庭方案他是可以分給5個帳號使用,這其實還蠻划算的,算下來一個月每個人大概70~80元。

但是大家一定很奇怪,按照商業邏輯來想,原本四個服務都有各自的定價,各自的營收,總營業額就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現在又把他合起來,還要打6折,整個利潤變少,這不是挺不合理的盤算?

其實我們可以想像,原本個別賣的話,不同的人會不同的需求,有人只買音樂,有人只買iCloud,就只買單樣服務來使用,但當四個合在一起時,原本沒有想要用的人,或者原本只買其中一項服務的人,可能就有點心動,例如音樂串流,也許原本在猶豫到底要用Apple Music還是Spotify,因為Apple多送了其他三樣而做了決定。

原本可以多賺一些,現在反而要少賺,到底在打什麼樣的一個如意算盤?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分析。

硬體已普及,急需開拓其他營收

首先,從硬體普及率來看,現在已經是人手一機的時代,除非今天你的手機有真的很特別的功能,或是Killer級的手機推出,才有可能驅使大家再去買新款,這個一般人買手機的歷程,會去評估一下,究竟值不值得花錢去換一全新的手機。像我身邊就有一些朋友還在用iPhone 6,現在都已經是iPhone 11了,隔好幾個世代,他在每個世代的時候都在問是不是可以下手,後來發現iPhone越賣越貴,更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買,朋友們就勸他要就快買,再等下去也是沒有意義的,與其再繼續用慢速手機,不如就狠下心來,買效能更好的新手機來用,對自己來說不論工作或娛樂都好。

這凸顯一個事實,換手機是不是一個很強烈的剛性需求,手機的價格都提高了之後,iPhone價格也變得比較貴的時候,年年換手機這件事情已經不是一個MUST,加上市場上還有安卓系統,佔很大比例。如果Apple繼續還是靠手機來作最主要的營收的話,就會有危險。

軟體服務毛利高,逐步成為金蘋果

其次從營收來看,在蘋果的整體營收裡,iPhone佔整體的比例當然還是最多,佔了44%,第二大營收佔比是服務,服務包括訂閱服務,還有APP STORE裡面的下載遊戲付費遊戲,iTunes單曲等,服務費用佔整體營收已達22%,然而賣iPhone硬體的毛利率是30%左右,服務的毛利率卻高達67%,是賣硬體毛利率近兩倍。雖然說手機單價比較高,一次賺的比較多,軟體雖然不貴,但下載量大的話對公司更有幫助。因此數字會說話,賣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

10億用戶未購買服務,具有想像空間

再來從訂戶數來看,目前Apple的訂戶大概有4億5千萬,好像看起來很多,但是對比14億的手機用戶來講,還有10億的成長空間。如何讓其他的人也動心來付費使用這個Apple的服務,那會是很巨大的成長方向。要大家購買服務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就是更便宜,便宜到一點都不會感覺到痛,甚至覺得很爽很開心,因為用原價6折買到了四個服務,即使Apple還沒辦法跨足到安卓系統這一大群用戶,但假如自己原本14億的蘋果用戶都能夠訂閱,其實也綽綽有餘。

終極目標:用生態圈緊緊綁住果粉

從生態圈的觀點來看,假設Apple把14億的用戶都驅動為服務用戶,就有機會讓這些用戶持續愛用蘋果相關硬體產品,創造出Apple生態圈,蘋果硬體的用戶,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擁有完整的軟體服務,一個月只要315塊,就可以擁有網路硬碟iCloud,也可擁有AppleMusic,或許覺得音樂沒有比Spotify多,但如果你不是一個heavy user其實也是很足夠,假如你是一個愛玩遊戲的用戶,遊戲訂閱制也是可以滿足你,另外就是還有一個Apple TV+,大家也許覺得內容跟其他的串流差太多,但沒關係就當作是買三送一,反正Apple把能給的都給大家,換句話說,誠意十足。

有些果粉原本使用免費Google硬碟,但發現如果付一點點錢就可以多得到其他的東西的話,也許就會行動,有一種被推坑的衝動,所以One的確是設計過的規劃,用蘋果的生態圈,把原本的粉絲通通包在裡面,給你最好的硬體,最優惠的服務。這些服務未來還可能再生長枝葉出去,譬如說Apple現在正在努力打造的另外一個生態圈就是Apple Watch,再延伸出來的Fitness Plus服務,就是有關運動的APP,幫你把運動的數值計算起來,進而就會想是不是要買一個更好的Apple Watch或是換效能更好的iPhone,此外,想自在的看Apple TV聽Apple Music,是不是需要買iPad來當作第二個播放器使用,一套服務可以穿梭各種不同Apple硬體共用,是不是很具有吸引力。

硬體去綁軟體,軟體再反過來綁更多硬體,就形成了一個很棒的生態圈,即使價格下殺到6折,其實還有不錯的利潤,正好可以拿來補足手機銷售動能欠佳,雖然手機賣不動,但原本的果粉可能就會回來買Watch或者是買iPad。

所以One看起來真的很吸引人,但會不會有人會因此覺得有點不開心?我自己猜測可能在music或者是在遊戲要拆帳的發行商會受到影響,利潤上受到損失,因為在串流音樂產業,都是用點播比例來換得使用者的月費,點播量佔整體越大的時候,能夠拆到的金額才會越高,因此如果大明星在某家音樂串流平台獨家上線,大家都去聽它的服務,集中四五千萬的播放量,能佔到整體的比例就更高,分潤就越多,但現在月租費打六折,能分的月費基礎就變少,利潤相對受到影響。

但如果六折的成本,是算在自己原本的服務例如iCloud、Apple TV+,那就是很聰明的盤算,畢竟這些都是沈沒成本,因為硬體的建置跟拍片的錢都已經付出去,若將這兩個服務的策略調整為吸引更多人來使用的行銷手法,用固定的行銷成本來維運,不影響原本的音樂跟遊戲訂閱的合作廠商拆帳,反而有可能因為訂戶的增加而為和握廠商帶來更多的利潤,用讓利的方式來經營,相信就可以把整個生態圈體制建立的非常完整。

#mc_embed_signup{background:#fff; clear:left; font:14px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width:100%;} /* Add your own Mailchimp form style overrides in your site stylesheet or in this style block. We recommend moving this block and the preceding CSS link to the HEAD of your HTML file. */
訂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