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行銷發達的年代,每個行銷人員都想積極的抓住自己的粉絲,創造爆炸性的議題,讓粉絲感覺不一樣,當然行銷人員除了要懂自己的產品與找出特色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我們的粉絲,知道粉絲的輪廓與喜好,能投其所好的來做行銷,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
一般而言,大多數商品要面對的粉絲偏向年輕族群,大約是18–35歲之間,這個年齡區間從剛開始具有自主消費意識,具備選擇能力,到上班後領薪水,擁有基本消費水準,一直到28歲以後具有大量消費或是高單價消費的傾向。同時,這個區間的顧客的消費習慣又多為感性的衝動消費,因此大部分的商品都將主要族群設定為年輕人。
首先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各種媒體目前所擁有的年齡層特色。
不同年齡層的媒體喜好
臉書粉絲團儼然成為年輕人重要的資訊集散地,隨著3C產品的簡易操作與使用比率普及,雖然臉書的年齡層有漸長的趨勢,但以總體人數以及年齡層來看,是與我們上述主力消費者族群輪廓相同的。
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由於觀看習慣以及生理現象的限制,例如原本就習慣以電視當作陪伴的老人家,或是隨著視力老化,難以長時間聚焦在小螢幕圖文載具上,則多選擇這類行媒體,從電視收視率的數據來看,也證實了傳統媒體流失了一大塊年輕族群,但對於銀髮族則有相當的影響力。
若要提到更年輕的族群,例如13–24歲之間,則會以抖音、Snapchat、IG為主要集散地,這群超年輕的消費者以圖像化、影片化作為觀賞的優先喜好,創意大膽,表現出與人不同來展露自己,非常具有「做自己」的特色。
人數最多且含金量最高的,則是18–35歲之間這群消費者,不但具有大量的基礎消費力,且能衝動消費,還有機會高單價消費來犒賞自己,無怪乎廠商們都想爭取年輕人的認同。
既然事實如此明顯,我們就要來了解一下我們的主要消費者使用社群到底有哪些特色,以便我們在經營社群的時候,能緊緊扣住粉絲的心,懂得粉絲心理學,獲得更多的雙向溝通。

年輕人的社群使用特色
長期觀察目前年輕消費者在社群上的活動行為,基本具有下列五個特色。
一、時間分配有限
相信大家都使用過Youtube,也都知道前面的影音廣告大多可以五秒後略過,這個數據是經過精密的計算所得出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則影音廣告或內容,如果無法在最前面的五秒內贏得觀眾的心態,就不需要浪費彼此的時間,否則買到的就只是單純的播放量。
Youtube這種大膽的廣告投放方式,徹底的以使用者為導向,當然前提是因為Youtube的總播放量夠大才能這樣去實施。但可以看出來,自從行動裝置普及,資訊更加多元化之後,消費者的選擇瞬間變得太多,但一天仍只有24小時,所以年輕的消費者,必須學會如何快速的篩選自己需要的訊息,以免錯失重要資訊。
完整內容都在電子書
《為什麼我的粉絲專頁贏不了別人?20個必需弄清楚的社群經營概念》